会员登陆

商会资讯

INFORMATION

联合联动联业 共建共享共赢 ——访上海市合肥商会执行会长、上海旭奥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宗山

2022-06-02 管理员

一、据我们了解,上海旭奥运输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以货运为主,可否请您为我们更详细的介绍一下企业概况?

答:上海旭奥运输有限公司是成立于2009年,员工有90余名,近60辆车,目前是与上海建工合作,主要是服务临港片区的混凝土运输业务。

公司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光华路598号1幢3070室,经营范围包括货物专用运输(罐式容器),货物运输代理服务,人力装卸服务,仓储管理,建筑工程(凭许可资质经营),土石方工程,建筑装饰设计工程,建筑材料的销售等。公司自成立至今,不断吸取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努力实现公司业务、管理等方面自我超越!

 

二、您认为目前所在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机遇是怎样的?请您为会员企业展望一下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

答:一直以来,商品混凝土的运输问题都是行业的一块心病,似乎一天不把这块心病去除,运输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就永远都无法解决。事实上,混凝土搅拌车是一种特殊的工程车辆,与一般的车辆有所不同,稍有不慎,不但会引起混凝土质量问题,对安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就目前来说,我国混凝土搅拌车交通事故频发率远高于其他车辆,在混凝土已经成为基础建材必备品的今天,这一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否则将会严重影响到混凝土行业的和谐发展。总的来说,我国混凝土运输事故多发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从客观上来说,混凝土搅拌车的车头高,平头车,右前角是个盲区,驾驶员看不见右下方,存在视觉死角;搅拌车超载严重,导致刹车时惯性力非常大。有数据统计,90%以上的搅拌车事故都是由超速驾驶引起的。我们都知道混凝土行业的准入门槛高低,人员素质高度不平,管理相对较难,而且某些司机的安全意识薄弱。加上混凝土行业上底薪加计件的工资制度,薪水的高低与次数有着直接的关系,这让不少的司机为了“跑多几次,增加运输混凝土的次数和方量”而超速,违反交通规则。同时,由于运输过程会对混凝土的质量有着一定的而影响,不少搅拌站也会默认司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工地,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交通管制导致不少搅拌车白天不能进城,因此司机只能晚上运输混凝土,这种与混凝土企业经营以及混凝土自身特性相关的特征容易给司机带来疲劳驾驶的可能。此外,混凝土运输采用外包的方式,导致管理难。事实上,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由于无法及时掌控车辆状况,砼车在这一过程出现任何异常,企业均无法及时作出反应。

面对这些困扰行业多年的问题,我们也尝试着通过各种方法来缓解。事实上,要预防混凝土搅拌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最基本的是限制时速和防止疲劳驾驶。我们有自己的线上APP和线下的车辆,司机实时记录并同步更新,从而能够帮助企业和司机们解决运输难题。例如说在搅拌车上装上GPS正时调度系统,掌控车辆运输过程;我们的APP、车队中心和司机中心为企业提供了信息化车队管理和司机管理,通过排队刷卡系统让司机在等候有序装料过程中可实现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通过对运输过程的监控,例如车辆监控、油耗监控、超速报警、超时报警等车队管理功能,很好的对司机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为行车安全带来了一定的保障。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迎合互联网时代,站在行业发展前沿的企业会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来解决运输过程存在的各种问题。

事实上,这解决的并不只是商品混凝土的运输问题,还有企业的管理问题以及供需双方的交易问题,逐步在改变着混凝土行业的发展现状,促进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许多大的工程建设项目相继开工,再加上国家出台禁止城市市区使用现场搅拌混凝土的政策法规,市场对混凝土机械的需求呈猛增势态。

目前,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要努力成为集聚海内外人才开展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统筹发展在岸业务和离岸业务的重要枢纽、企业走出去发展壮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重要通道、参与国际经济治理的重要试验田,有针对性地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提高经济质量。与以往的自贸试验区相比,临港新片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面积扩大,而是有明确的、更高的定位,有更丰富的战略任务,更加突出了产业发展新特点。同时,新片区更代表着根本的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开放的再升级。

所以中国混凝土运输车行业具备发展前景。同时,综合考虑到以下两个因素,中国混凝土运输车行业未来一段时期将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第一,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还不到50%,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70%以上),未来十几年仍将以每年1个百分点的速度提高,每年将新增城市人口1400万,许多城市也要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桥梁、铁路、隧道、高速公路、海港、机场和城市建设需要大量混凝土机械,中国每年消耗约14亿吨水泥,是全球用量的50%,其中商品混凝土约合2.7亿吨(约6.9亿m³),比例约20%,而国外发达国家如美国占84%、瑞典占83%、日本占78%、澳大利亚占63%、英国占57%,与之相比我国预拌混凝土行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第二,混凝土机械和其他工程机械一样是一个技术相对成熟的传统产业,也是一个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的混合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混凝土机械工业,产品技术与质量也越来越得到世界的认可,其价性比优势极具竞争力,亚洲、非洲、澳大利亚甚至欧美市场的大门相继被打开,可以预见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头号混凝土机械出口大国。

三、作为上海市合肥商会的联席会长,也是新能源与汽车工业专委会的一员,对于促进商会会员企业之间的联动,您有哪些规划与想法?

答:商会的是企业为不断提升和发展而自愿组建和参加,是互助互益性的自律组织,具有自律、服务、维权等中介职能和沟通、协调、团结、合作的管理作用。“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把发展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家协会等各类形态的商会组织作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举措。

作为商会一份子,我的规划和想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随着疫情的好转,上海渐渐走入后疫情时代,很多商会会员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过走访考察和各类活动给予会员企业需要的支持帮助和资源对接,进一步提升商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加强商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民营企业生产经营普遍受到疫情冲击下,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实地走访企业,了解经营情况,倾听会员心声,切实做好服务。

然后,不断扩大会员交流,联合联动联业,共建共享共赢!只有合作共赢,才是企业的生存之道,也是商会的立根之本。商会内的企业众多,遍布各个行业,企业规模也大小不一,不能区别对待,要互帮互助,帮小企业做大,帮大企业做强。商会是助力不同企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让商协会之间、企业家们之间有一个信息互通、成功经验互享的交流平台。商会以面向社会,服务企业为主导,多方位给会员单位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组织有利于发展的学术讲座、经验交流、商务考察等活动,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发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希望今后商会在党建共建、经贸活动、政策信息发布等更多方面增进交流,加强合作,实现共赢,从而也为上海和家乡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加突出的贡献。

同时,加强外部交流互动,走访兄弟商会学习与交流,增进兄弟商会之间的友好感情,凝聚更多的优势力量。异地商会间,每个季度可以共同召开资源对接会议,打破地域局限性,使会员企业眼界更加开阔。因为只有互通互信,才能走得更稳更远,才能更好地为商会会员服务,共谋发展。

最后,坚定信心,创新发展;希望会员们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化压力为动力,为商会的发展多思考,共同努力推动商会走向更高更强的发展平台。吸收更多优秀会员,扩大会员队伍,提高会员队伍整体素质。

四、我们知道,商会是联结所有合肥籍在沪企业的纽带。对商会的未来发展,您有哪些展望呢?

答: 2021年商会成立后,在商会领导和秘书长的带领和帮助下,商会蓬勃发展。在未来的工作中,商会将携手会员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精益求精,相信商会的明天会越来越精彩。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几年内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新时代机遇下的商会发展,我们也始终坚信,商会的未来光明美好,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共赢!

五、2022年第一季度已经结束,当前上海仍处于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您对商会的会员企业有什么寄语或祝福?

答: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身处上海的我们感到措手不及。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国上下齐心合力投身 “上海抗疫之战”。而在“战疫”一线的队伍里,不乏商会企业的身影,他们或集体捐款捐物、或加紧研发步伐、或向大众“投喂”精神食粮……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疫情面前,众多商会会员企业以担当、专业、效率、创新铸就了“战疫”的坚实防线,成为社会和大众的强大支撑力量。走到防疫最需要的地方,用技术战疫,我们在行动,众多企业在行动,同心协力必将迎来胜利。

感恩我们同在,上海必胜、中国必胜、我们必胜!